教学简报2025年第【6】期

时间:2025/4/18 9:53:42点击:0

               2025年4月上旬教学简报--2025.4.18_00.png


教学管理

河北科技学院

召开第二批课程教学方法改革项目评审会

2025年4月10日,我校顺利召开第二批课程教学方法改革项目评审会。评审会教务处常务副处长乔颖主持,副校长杨佩月、教务处处长屈洋出席,教学工作指导委员会(以下简称“教指委”)部分委员担任评委,对申报项目进行综合评审。

本次评审聚焦教学方法创新与实践,会前共收到来自11个学院(部)提交的64个申报项目。经教指委委员初步筛选,22项立意新颖、可行性强的项目进入最终评审环节。评审会上,各项目负责人通过现场汇报形式展示改革方案,评委从创新性、实效性、推广价值等多维度进行评分,并提出优化建议。

课程教学改革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抓手,需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推动教学模式从“知识传授”向“能力培养”转型。我校将持续为教学创新提供支持,鼓励教师结合学科特色探索多元化教学方法。

教务处供稿

 

教学建设

艺术学院设计教研室进行精品课程建设方案研讨

为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打造具有专业特色和示范效应的精品课程,推动设计专业教育水平迈向新高度,4月9日设计教研室在30-101教室召开了关于精品课程建设的重要研讨会。此次会议由苗腾辉主任主持,全体设计教研室专职教师共同参与。

苗腾辉主任在会议开场时,着重强调了精品课程建设对专业发展的重要意义。他指出,精品课程不仅是展示学校教学实力和专业水平的重要窗口,更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关键环节。苗主任鼓励在场教师们积极建言献策,共同为精品课程建设添砖加瓦。 

在研讨过程中,教师们围绕精品课程建设的多个关键方面展开了深入讨论。课程内容设计上,各专业教师结合自身专业特点,提出了一系列创新思路。环境设计专业教师提出,应加强课程中对生态环保理念的融入,提升学生专业技能;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师则强调,要紧跟时代潮流,引入最新的设计软件和理念,丰富课程内容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的前沿设计思维;公共艺术专业教师建议,多开展跨学科合作项目,打破专业壁垒,拓宽学生的艺术视野,提升其综合创作能力。

教学方法创新也是本次会议的重点讨论内容。教师们一致认为,应摒弃传统的单一讲授模式,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例如,利用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经典设计案例,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讨论;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借助线上教学平台,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

会议最后,苗腾辉主任表示,精品课程建设是一项长期而系统的工程,需要全体教师齐心协力、共同推进。他要求各位专任教师根据会议讨论成果,结合各自专业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教学改进计划,将精品课程建设的理念切实贯彻到日常教学中。

此次精品课程建设研讨会的顺利召开,为设计教研室明确了工作方向和重点,激发了教师们的工作热情和创新活力。相信在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设计专业的精品课程建设将取得显著成效,为培养更多优秀的设计人才提供有力支撑,推动设计教育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艺术学院供稿

 

汽车工程学院开展期中教学检查例会共促教学质量提升

2025年4月14日,汽车工程学院在14号楼244召开期中教学检查例会。学院领导、各教研室主任及骨干教师齐聚一堂,共谋教学质量提升新路径。

会议开始,汽车工程学院院长代长安指出,期中教学检查是把控教学质量、保障教学效果的关键环节,对学院发展和学生成长意义重大。随后,各教研室主任汇报检查整体情况,涵盖教学秩序、教师授课、学生学习状态等方面。数据显示,本学期教学运行总体良好,教师到岗准时,教学资料完善。但也存在部分问题,如个别课程实践环节与理论结合不够紧密,部分学生课堂互动积极性不高。

各教研室主任踊跃发言,分享经验并针对问题提出解决办法。车辆工程教研室主任何立淮建议增加小组项目式学习,增强学生实践与协作能力;新能源汽车工程教研室主任武志坚则提出引入企业案例教学,让教学内容更贴合行业前沿。针对学生积极性问题,骨干教师李淑敏提议运用多样化教学手段,如线上线下混合教学、虚拟仿真实验等,激发学生兴趣。

代院长总结时强调,教学质量是学院生命线,全体教师要以此次检查为契机,落实改进措施,持续提升教学水平,培养更多适应行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此次期中教学检查例会通过充分交流与深入研讨,在教学相关问题上达成广泛共识后续,学院将跟踪改进措施落实情况,切实为培育适应汽车产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保驾护航。

汽车工程学院供稿

 

创意无限构图有方--工业设计课堂开启平面构成创作

机电工程学院工业设计教研室为深化工业设计专业教学改革,提升学生创新思维与视觉表达能力,构成设计》课程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创作实践活动。课程主讲教师侯超怀老师解构与重组——平面构成的无限可能为主题,引导学生通过理论结合实践的方式,探索点、线、面的艺术语言,完成了一系列富有创意的平面构成作品。

1.理论筑基:从经典中汲取灵感

课程伊始,侯超怀老师通过多媒体展示,系统梳理了平面构成的发展脉络,从包豪斯学派的基础课程到当代数字艺术的创新实践,结合康定斯基《点线面》、蒙德里安《红黄蓝》等经典作品,深入解析了形式美法则与视觉心理的关系。平面构成不仅是设计的基础语言,更是培养逻辑思维与创造力的桥梁。”侯老师强调,鼓励学生突破惯性思维,在规则中寻找自由表达的空间。

2.实践赋能:创意在笔尖绽放

在实操环节,学生们以城市脉动”“自然共生”“未来想象三大主题展开创作。2023工业设计专业学生佟昕冉城市褶皱为题,运用几何切割与渐变肌理,将建筑轮廓转化为流动的视觉韵律侯老师穿梭于学生之间,针对构图平衡、节奏把控等问题进行一对一指导,现场互动热烈。

此次教学活动不仅提升了学生的专业技能,更激发了他们对设计本质的思考。未来,工业设计教研室将持续深化教学改革,通过工作坊、设计竞赛等形式拓展实践平台,为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创新型设计人才注入新动能。

                                   机电工程学院供稿

 

工风采

羽动活力校园,共筑教工情谊

为推动全民健身活动在校园深入开展,丰富教职工的课余生活,增强教职工身体素质,促进各高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我校于3月29日-30日参加河北省民办高校教职工羽毛球比赛。全省共18所民办高校、近100名教职工参赛。我校由何新生书记带领5名教职工组成代表队,经过激烈角逐,最终荣获"体育道德风尚奖",充分展现了我校教职工团结拼搏、奋勇争先的精神风貌。

此次比赛项目包括男子双打、女子双打和混合双打。赛场上,教职工们仿佛变身成为专业的运动员,个个精神抖擞,斗志昂扬。他们挥舞着手中的球拍,奔跑、跳跃、扣杀,每一个动作都充满了力量与激情。时而大力扣杀,如雷霆万钧;时而巧妙轻吊,似春风拂面。精彩的对攻场面层出不穷,引得观众们阵阵喝彩。   

此次羽毛球比赛不仅是一场体育竞技的盛会,更是一次教职工之间交流沟通的平台。通过比赛,教职工们在紧张的工作之余得到了放松和锻炼,增进了彼此之间的了解和友谊。同时,比赛也激发了教职工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为学校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大学体育课教学部供稿

 

应用转型

公共课教学部组织参加第二届大学生物理挑战赛

2025 年 3 月 29 日,备受瞩目的第二届大学生物理挑战赛圆满举行。此次赛事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大高校的数万名大学生踊跃参与,竞争异常激烈。我校积极响应,数十名学生报名参赛,充分展现了我校学生对物理学科的热爱与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

本次竞赛采用线上考试形式,考生可通过赛氪平台的手机端或电脑端便捷登录进行考试,极大地提高了参赛的便利性。为确保比赛的规范性与公正性,我校公共课部物理教研室精心组织了线下统一竞赛考试点。在规定的考试时间范围内(3月29日9:00 至 23:00),安排专业教师统一监考作答。同时,比赛全程采用摄像头监考,无死角实时监控,杜绝作弊行为,为所有参赛学生营造了一个公平公正的竞赛环境。

比赛内容紧密围绕大学物理的基础课程展开,全面涵盖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原子物理学等五门核心学科,对学生的知识储备与综合运用能力进行了全方位的考验。大赛不仅为参赛选手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挑战自我的绝佳舞台,更通过专属题库的精心设置,帮助选手们在备赛过程中更好地复习和巩固所学知识,实现了以赛促学的良好效果。

3 月 31 日,全国高校物理挑战赛获奖名单正式公布,我校学子凭借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出色的临场发挥,取得了优异成绩。冯炳坤、任秋豪、史瑞航、魏英杰、张宇哲五位同学脱颖而出,荣获挑战赛一等奖。这一成绩的取得,不仅彰显了我校学生扎实的物理基础知识,也充分体现了我校在物理教学方面的显著成果与深厚积淀。

通过此次竞赛,学生们在提升自身能力的同时,进一步培养了对物理学科的浓厚兴趣和热情,为今后的学习之路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这次比赛也为学校提供了一个发现和培养优秀物理人才的重要平台,对于推动物理学科的发展、提高大学生物理教育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展望未来,我校将继续大力支持和鼓励学生参与各类学科竞赛,秉持 “以赛促学,以赛促教” 的理念,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致力于为社会培养更多优秀的专业人才,在教育创新的道路上砥砺前行。

公共课教学部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