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科技学院深化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工作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立 德树人根本任务,进一步推动我校课程思政建设工作向纵深发 展,根据教育部及河北省教育厅关于课程思政建设的指导意见, 结合我校前期课程思政建设工作实践与成效,特制定本方案。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以党的二 十大精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为指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焦提高人才培养能力核心,坚持知 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统一、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统一,坚持 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进一步加强课程思政研究,深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立 德树人根本任务,进一步推动我校课程思政建设工作向纵深发 展,根据教育部及河北省教育厅关于课程思政建设的指导意见, 结合我校前期课程思政建设工作实践与成效,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以党的二 十大精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为指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焦提高人才培养能力核心,坚持知 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统一、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统一,坚持 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进一步加强课程思政研究,深化课程思政 改革,充分发挥各门课程育人功能,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 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 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建设目标

课程思政建设工作继续围绕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 心点,在所有学科专业深化推进,在课程思政的理念形成广泛 共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广大教师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意识 和能力,协同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体制机制不断健全,促使我 校课程思政教学体系趋于完善,立德树人成效进一步提高。

1.育人成效显著提升: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社会责任感、 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显著增强,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 情怀,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教学体系持续优化:构建更加完善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 各学科专业课程思政特色鲜明,形成可推广的课程思政建设模 式与经验。

3.教师能力显著提高:教师课程思政意识更加牢固,教学 能力显著提升,培养更多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和团队,教师在课 程思政教学改革中发挥更大作用。

4.机制更加健全完善:建立健全课程思政建设的领导体制、 管理体制、运行体制、评价机制等,确保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有 序推进、取得实效。

三、建设思路

持续加强顶层设计,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 “上下”联动, 坚持基层实践和顶层改革同步进行。各学院(部)为本方案各 项建设内容的实施主体,结合本方案,成立 XXXX 学院(部)课程思政教学中心,制定《XXXX 学院(部)课程思政建设工作实 施方案》,建设 XXXX 学院(部)课程思政案例库。

1.深化内涵建设:在前期课程思政建设基础上,进一步挖 掘课程思政元素,丰富课程思政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与手 段,提升课程思政教学效果。

2.强化特色培育:结合学校学科专业特色和优势,打造具 有河北科技学院辨识度的课程思政品牌,形成一批具有示范引 领作用的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教学团队和教学研究成果。

3.促进协同发展:加强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协同联动, 促进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深度融合,构建全员参与、全方位 推进的课程思政大格局。

4.注重持续改进:建立课程思政建设的动态监测与反馈机 制,定期对课程思政建设效果进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与不足, 持续改进课程思政建设工作。

四、建设原则

1.遵循规律。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 学生成长规律,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能力和水平。

2.分类建设。要根据不同专业、不同课程的特点分类建设, 做到一致性和差异性相统一、规范性和创新性相统一。

3.积极引导。充分发挥教师主体作用,切实提高每一位教 师参与课程思政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稳步推进。本着成熟一节课实施一节课,成熟一门课实 施一门课,在试点、总结经验的基础上逐步铺开。

五、建设举措


 

(一)深化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1.优化课程设置:进一步完善通识拓展课程、专业教育课、 实践类课程三位一体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根据不同学科专业 特点和育人目标,优化课程设置,确保课程思政覆盖所有学科 专业和课程类型。

2.丰富教学内容:深入挖掘各类课程中蕴含的思政教育资 源,结合学科专业前沿知识、社会热点问题、典型案例等,丰 富课程思政教学内容,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受到思 想启迪和价值引领。

3.创新教学方法:鼓励教师采用案例教学、项目驱动教学、 问题导向教学等多样化教学方法,将思政教育融入教学全过程, 增强课程思政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二)加强课程思政师资队伍建设

1.提升教师思政素养:定期组织教师参加思想政治培训, 提高教师的政治素养和思想觉悟,引导教师以德立身、 以德立 学、 以德施教。

2.开展教学能力提升培训:针对课程思政教学特点,开展 专题教学能力培训,帮助教师掌握课程思政教学方法与技巧, 提升课程思政教学能力。

3.建立教师交流与合作机制:搭建教师交流平台,促进不 同学科专业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分享课程思政教学经验与 心得,共同探讨课程思政教学中的问题与解决方案。

三)完善课程思政评价与激励机制

1.健全评价体系:完善课程思政教学效果评价体系,从课程目标达成度、思政元素融入度、学生学习效果等多个维度对 课程思政教学效果进行评价,确保评价结果客观、公正、准确。

2.强化评价结果应用:将课程思政教学效果评价结果与教 师绩效考核、职称评定、评优评先等挂钩,充分发挥评价结果 的激励作用,引导教师积极投身课程思政建设。

3.设立专项奖励:对在课程思政建设中表现突出的教师和 团队进行表彰奖励,激发教师参与课程思政建设的积极性和主 动性。

四)推进课程思政研究与实践创新

1.加强理论研究:鼓励教师开展课程思政理论研究,探索 课程思政建设规律与方法,为课程思政建设提供理论支撑。

2.开展实践创新:支持教师开展课程思政教学实践创新, 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与方法,形成一批具有创新性和实效性的课 程思政教学成果。

3.推动成果转化与推广:加强对课程思政建设成果的总结 与提炼,将成功经验和做法转化为可推广的制度成果和教学资 源,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六、具体实施计划

(一)深化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1.优化课程设置

通识拓展课程:进一步完善通识拓展课程课程体系,围绕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史、国史、 改革开放 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等内容,开设系列选择性必修课程和选修 课,提高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和人文素质。

专业教育课程:各专业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特点和专业能力 素质要求,科学合理设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和内容,有针对性 地修订人才培养方案。

实践类课程:加强实践类课程思政建设,注重学思结合、 知行统一。在专业实验实践课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 践能力;在社会实践类课程中,引导学生弘扬劳动精神, 了解 国情民情,在实践中增长智慧才干。

2.丰富教学内容

挖掘思政元素:深入挖掘各类课程中蕴含的思政教育资源, 结合学科专业前沿知识、社会热点问题、典型案例等,丰富课 程思政教学内容。

结合实际案例:将实际案例引入课堂,使学生在具体情境 中感受思政教育的力量。

3.创新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鼓励教师采用案例教学方法,通过实际案例分 析,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增强课程思政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项目驱动教学:采用项目驱动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完成项 目的过程中,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

问题导向教学: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加强课程思政师资队伍建设

1.提升教师思政素养

定期培训:每学期组织至少一次教师思想政治培训,外邀 专家学者或者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进行专题讲座,提高教师的政治素养和思想觉悟。

自我学习:鼓励教师自学思想政治相关书籍和文献,撰写 学习心得,提升自身思政素养。

2.开展教学能力提升培训

专题培训:针对课程思政教学特点,开展 “课程思政教学 设计与实施” “课程思政教学方法创新 ”等专题教学能力培 训,帮助教师掌握课程思政教学方法与技巧,提升课程思政教 学能力。

教学观摩:组织教师参加课程思政教学观摩活动,学习优 秀教师的教学经验和方法。定期开展课程思政示范课堂观摩活 动,邀请校内课程思政教学名师进行示范教学,让教师在观摩 中学习和提升。

3.建立教师交流与合作机制

搭建交流平台:建立课程思政教师交流平台,如微信群、 QQ 群等,方便教师之间交流与合作。建立 “河北科技学院课程 思政教师交流群”,教师可以在群内分享教学经验和资源,讨 论课程思政教学中的问题与解决方案。

定期研讨:每学期组织至少两次课程思政教学研讨活动, 邀请教师分享教学经验和心得,共同探讨课程思政教学中的问 题与对策,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三)完善课程思政评价与激励机制

1.健全评价体系

多维度评价:完善课程思政教学效果评价体系,从课程目 标达成度、思政元素融入度、学生学习效果等多个维度对课程思政教学效果进行评价。通过学生评教、 行评价、专家评审 等方式,全面评价课程思政教学效果。

具体指标: 明确评价指标,课程思政教学目标是否明确、 思政元素融入是否自然、学生是否受到思想启迪等,确保评价 结果客观、公正、准确。

2.强化评价结果应用

绩效考核:将课程思政教学效果评价结果与教师绩效考核 挂钩,作为教师职称评定、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

反馈改进:及时将课程思政教学效果评价结果反馈给教师, 帮助教师发现不足,持续改进课程思政教学工作;提出改进意 见和建议,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

3.设立专项奖励

表彰奖励:对在课程思政建设中表现突出的教师和团队进 行表彰奖励,激发教师参与课程思政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项目支持:对课程思政建设成效显著的课程和项目给予重 点支持,提供更多的教学资源和经费支持。优先支持课程思政 建设成效突出的课程和项目,推动课程思政建设不断深入。

四)推进课程思政研究与实践创新

1.加强理论研究

课题研究:鼓励教师开展课程思政理论研究, 申报各级各 类课程思政研究课题,探索课程思政建设规律与方法,提升学 校课程思政研究水平。

学术论文:支持教师发表课程思政研究学术论文,分享研 究成果和经验,推动课程思政研究成果转化。


 

2.开展实践创新

教学模式创新:支持教师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创新,探 索新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形成具有创新性和实效性的课程思政 教学成果,增强课程思政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实践教学创新: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课程思政建设,开展 实践教学创新活动。在社会实践、实习实训等环节,融入思政 教育内容,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

3.推动成果转化与推广

总结提炼:加强对课程思政建设成果的总结与提炼,形成 可推广的制度成果和教学资源。编写课程思政建设案例集、教 学指南等。

示范引领:发挥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教学团队的引领作用, 通过教学观摩、经验分享等方式,推广成功经验和做法。组织 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教学观摩活动,邀请校内外教师参观学习, 推动课程思政建设成果的广泛应用。

七、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学校课程思政建设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 调全校课程思政建设工作,定期召开会议,研究解决课程思政 建设中的重大问题,确保课程思政建设工作顺利推进。

课程思政建设领导小组

  长:何新生、徐

副组长:杨佩月、刘更谦、吴少帅、张崇玺、李俊峰、李 鹏、 韩淑红、倪

  员:李聪明、王 鲜、 田倩倩、屈 洋、韩俊娜


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教务处。

2.完善制度保障:修订完善相关教学管理制度,将课程思 政建设要求融入其中,明确课程思政建设的各个环节和要求, 为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制度保障。

3.强化经费支持:设立课程思政建设专项经费,用于课程 思政教学改革、师资培训、研究与实践创新等方面,确保课程 思政建设工作有足够的经费支持。

4.营造浓厚氛围: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广泛宣传课程思 政建设的重要意义和取得的成效,营造全员参与、全校关注的 良好氛围,推动课程思政建设工作不断深入发展。


返回列表

版权所有 © 河北科技学院

冀ICP备14003778号

冀公网安备130606020010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