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科技学院2025年养成教育实施方案
河北科技学院2025年养成教育实施方案养成教育是一种聚焦于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学习习惯以及道德品质的教育模式。其核心在于引导学生在获取知识与发展能力的过程中,全方位提升自身综合素质。通过长期、系统的管理教育,促使学生将外在的规范要求内化为稳定的自身行为模式,形成独特的个性特质与行为习惯,最终实现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全面发展,成长为社会所需的合格人才。为深入贯彻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紧密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构建“理论浸润—实践养成—评价反馈”一体化的养成教育体系。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红色文化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度融入教育的全过程,致力于培养学生具备爱党爱国的大德、社会广泛认可的公德、恪尽职守的职业道德以及独具特色的个性品德,切实达成“上顶天”的教育理念与“下入地”的实践举措有机融合,全力打造具有鲜明河北科技学院特色的养成教育模式。
二、组织保障
学校成立河北科技学院养成教育专项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何新生 徐 双
副组长:杨佩月 刘更谦 吴少帅 张崇玺 李俊峰
李 鹏 薄滂沱 韩淑红 倪 岩
成 员:王 鲜 屈 洋 李聪明 张 湘 代长安
展 烨 鹿 璨 张 景 李 茂 王 云
侯晓勇 张保东 蔡 博 周 雪 刘志佳
步华东 尚兴伟 刘江浩
各二级学院院长为主要负责人,组织、协调及落实具体
养成教育相关工作,就本院工作进行协调及落实。各部门、
教学单位积极配合,有效协调,将工作落实、落细,形成全
校上下齐抓共管,全员育人的风气和氛围。
三、总体目标
(一)习惯养成目标
围绕思想品德、学习能力、生活素养、行为规范、责任担当5大关键维度,精准聚焦22项具体习惯。借助“引导—实践—反馈”的循环机制,推动学生从对习惯的“认知理解”阶段稳步迈向“自觉践行”阶段,确保毕业前95%以上的学生能够成功完成核心习惯的养成,从而形成受益终身的行为模
式。
(二)人格塑造目标
通过深入开展“四道”理论教育与“四德”实践培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不断增强文化自信与社会责任感。实现学生国防意识显著增强、品德修养大幅提升、社会担当明显彰显的育人目标。
(三)能力提升目标
构建“学生—辅导员”双主体协同育人体系,全面覆盖学业发展、心理健康、职业规划等多个维度。着重提升学生的自我管理、创新实践、团队协作等综合能力,最终实现“六个更加”的育人成效,即理想信念更加坚定、自律自强更加突出、知恩感恩更加自觉、校园氛围更加和谐。
四、工作原则
(一)育人为本,价值引领
始终坚持党的领导,牢牢把握养成教育的政治方向。以“四德”培育为核心,充分借助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等多样
化载体,引导学生将个人成长与国家发展紧密相连,厚植爱
党爱国情怀,强化使命担当意识。
(二)知行合一,精准施策
严格遵循“知道—悟道—行道—体道”的认知规律,将理论学习与日常实践紧密结合。针对不同年级、专业学生的
特点,制定具有差异化的养成计划,真正实现“一人一策”
的精准培育。确保教育内容能够深入人心,教育效果可量化、
可考核。
(三)特色创新,品牌培育
传承军校式管理的优良传统,融入“劳动教育”“国防教育”等特色元素,全力打造“爱国崇军+文化铸魂”双品牌。通过特色晚自习、假期实践、星级文明寝室建设等创新举措,形成具有我校独特优势的“人无我有”的教育亮点。
(四)协同联动,全员参与
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育人网络,由学工处进行统筹协调,教务处、后勤处、团委等部门协同配合,
辅导员、专业教师、家长共同参与,形成全员育人、全过程
育人、全方位育人的良好工作格局。
五、具体举措
(一)理论教育:贯通“四道”,培育“四德”
1.“四德”培育工程
(1)爱党爱国的个人大德:通过深入开展党史学习、丰富多彩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强化学生对党忠诚、爱国奉献的高尚品德,切实实现为党育人的目标。
(2)公众认可的社会公德:积极开展文明行为养成、志愿服务等活动,全面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与社会责任感,赢得社会的广泛认可。
(3)恪尽职守的职业道德:紧密结合专业教育,着力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职业素养与实践能力,确保学生能够恪守职业道德,为实现为国育才的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4)特征鲜明的个性品德:鼓励学生积极发展自身特长,树立独特的人格魅力,追求自我完善,形成“人无我有”的个性品德。
2.“四道”贯通机制
(1)知道:系统、全面地讲授22项习惯的深刻内涵与具体要求。通过线上慕课、主题班会等多种形式,确保学生
熟知行为规范标准。
(2)悟道: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与感悟,将所学知识转化为个人的认知体系,形成对品德、学习、生活等方面的理性认识。
(3)行道:通过日常行为实践与亲身体会,将理论知识切实付诸行动,实现“道”的内化,逐步形成稳定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
(4)体道:每学期末,学生需提交《养成教育成长手册》,详细记录习惯养成过程中的收获、困惑与改进计划。结合辅导员评语、同学互评,形成个性化的成长报告。
(二)实践育人:双主体协同,全场景覆盖
1.构建“双主体”协同机制
(1)品德养成:开展“感恩三部曲”活动,设立“诚信考试承诺制”,将品德表现纳入奖学金评选的核心指标。
(2)学习养成:推行“335”学习计划,举办“学霸讲堂”分享会,开设“学习困难学生帮扶专班”。
(3)生活养成:实施“健康生活公约”,开展“生活技能大比拼”,评选“生活素养标兵”。
(4)行为养成:规范“校园行为十二准则”(如靠右行走、轻声交流、有序排队),设立“行为规范监督岗”,通过校园广播、微信公众号曝光不文明行为。
(5)责任养成:开展“小目标大成长”活动,组织“团
队协作挑战赛”,鼓励学生参与“三下乡”“返家乡”社会实践,提升社会责任感。
(6)辅导员全程指导:严格执行一日生活工作规范,辅导员需24小时在岗,并居住在学生宿舍区域。清晨组织学生出操早读,认真检查出勤情况;白天督促学生做好卫生工作,维持课堂秩序,及时处理班级事务;晚间组织晚课,进行点名查寝,督促学生按时作息。通过学工副院长检查、学工领导抽查的逐级管理模式,确保工作规范有序推进。
2.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融合
(1)特色晚自习:组织学生开展高质量的课外阅读活动,学生可自由选择书籍,每两周手写一篇读书笔记,有效提升文化素养。
(2)周记撰写:要求学生每周记录所思所想,培养评价、写作与思考能力,促进自我认知。
(3)假期特色活动:安排学生阅读专业与非专业书籍并撰写感想,为父母做感恩之事,围绕专业开展社会调查并撰写报告。
(4)兴趣技能培养:鼓励学生自主选择艺术、体育、科技等领域的技能学习,拓展综合素质。
(三)教育实践:多主题活动,筑全面之魂
1.开展“主题教育月”活动
(1)3月:精神文明:组织开展“学雷锋”系列活动、积极推进文明寝室/班级/校园建设、精心打造网络文化作品、
强化文明行为养成。
(2)4月:勤学修身:开展优良学风建设月活动、举办
读书品牌项目、加强明德修身教育、开展科学家精神教育。
(3)5月:明辨笃行:组织党的创新理论学习、提升学
生明辨能力、加强体育心理美育劳动教育、进行学团表彰。
(4)6月:诚信感恩:开展诚信文化建设系列活动,扎实推进学业诚信教育、资助诚信教育,举办感恩主题教育活动,结合毕业离校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
(5)9月:爱校荣校:上好开学第一课、举办开学典礼、
组织实验室研学、开展校史校情教育、开展“我为学校做贡
献”实践。
(6)10月:爱国报国:进行国庆宣传教育、开展爱国主义作品创作、组织党的创新理论宣讲、开展“小我融入大我”教育、加强国防教育。
(7)11月:生涯励志:开展成才观/就业观/择业观教育、举办职业生涯规划大赛、邀请企业家/校友进校园、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8)12月:安全守纪:开展安全自救自护教育、进行应急常识培训、加强法律法规与校规校纪教育、强化考风考纪教育。
2.国防教育特色实践:延续军校式管理经验,常态化开
展军事训练,不断增强学生的国防意识。近年来,我校参军
报名人数呈现爆发式增长,国防话题已成为校园高频交流内
容。
(1)建立“六项成果”评价体系:从国防意识、品德修养、文化自信、社会担当、综合能力、学校声誉六个方面,
对育人成效进行量化评估,如通过志愿服务时长、参军人数、
竞赛获奖等具体指标进行评估。
(2)实现“七个更加”成效跃升:聚焦理想信念、道德品质、文化自信、社会担当、自律自强、知恩感恩、校园氛围七个方面,通过学生反馈、行为观察、数据分析等方式,
动态追踪育人成效。
养成教育是一项长期且系统的工程,河北科技学院将持续深化养成教育改革,不断优化教育内容与方法,积极探索创新教育模式,全力打造具有本校特色的养成教育品牌。同
时,持续强化与家庭、社会的紧密合作,形成强大的育人合力,为学生的成长成才营造更为优良的环境,通过持之以恒的努力,让每一位学生在养成教育下收获良好习惯,塑造健全人格,提升综合能力,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优秀人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智慧与力量。
六、其他
本方案自下发之日起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