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电子工程教研室磨课练课活动工作简报为深入贯彻落实学校教学质量提升计划,夯实教师教学基本功,促进教师间的教学经验交流与专业成长,2025年6月21日,机械电子工程教研室在河北科技学院曹妃甸校区开展了磨课练课专项活动。本次活动聚焦机械电子工程专业核心课程教学,旨在通过实战演练、互观互学,推动教学方法创新与教学质量进阶,为专业人才培养筑牢课堂基石。
一、精心筹备
聚焦教学实效活动前期,教研室结合机械电子工程专业课程体系与教学重难点,选定流体力学、复杂零件加工指令、机器人技术、数控铣床等四门核心课程作为磨课内容。四位授课教师——王小伟、齐超群、陈昂昂、米树林老师提前梳理教学逻辑,精心设计教学环节,融入案例教学、项目式教学等多元方法,为磨课活动做足准备。教研室还制定了详细的磨课评价标准,涵盖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运用、课堂互动效果、教学目标达成等维度,确保活动有的放矢。
二、课堂展示,尽显教学风采
王小伟老师:流体力学的生动阐释王小伟老师以“流体力学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为切入点,讲授流体力学课程。他通过生活中“汽车流线型设计减阻”“水利设施流体控制”等案例,将抽象的流体运动规律、能量方程等知识具象化。课堂上,王老师借助动画演示流体流动状态,引导学生分析压强、流速的变化关系,互动中启发学生思考流体力学原理在机械系统散热、液压传动中的应用,让理论知识与专业实践深度衔接。
齐超群老师:复杂零件加工指令的实操导向齐超群老师聚焦复杂零件加工指令教学,立足数控加工实操需求,以典型曲面零件加工为案例,拆解G代码、M代码的编程逻辑。他通过“指令编写—模拟仿真—问题调试”的闭环教学,让学生直观感受加工指令对零件精度、加工效率的影响。课堂上,齐老师实时展示仿真加工过程,针对指令冲突、参数设置失误等问题现场分析解决,强化学生对复杂零件加工指令的实操应用能力。
陈昂昂老师:机器人技术的体系化构建陈昂昂老师围绕机器人技术课程,从“机器人定义、三大组成部分、六大系统”展开教学。他以工业协作机器人为例,结合视频演示与结构模型,拆解机器人机械系统、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讲解中,陈老师融入机器人技术前沿动态,如协作机器人在智能制造中的柔性应用,引导学生思考机器人技术与机械电子工程的融合创新,拓宽专业视野。
米树林老师:数控铣床的工艺与操作米树林老师聚焦数控铣床教学,从设备结构、加工工艺到操作规范进行全流程讲解。他以“平面铣削、轮廓加工”典型任务为载体,剖析数控铣床刀具选择、切削参数设置要点,结合虚拟仿真软件演示加工路径规划。课堂上,米老师强调“工艺合理性优先”的理念,通过对比不同加工方案的效率与精度差异,让学生掌握数控铣床实操的核心逻辑,提升实践技能。
三、研讨交流
共探教学提升课堂展示结束后,教研室组织全体教师开展研讨交流。参与磨课的教师首先进行自我反思,从教学目标达成度、教学环节衔接性、学生反馈响应等方面总结不足。其他教师围绕“教学方法创新”“知识点落地实效”“课堂互动深度”等维度展开点评,既肯定“案例驱动、理实融合”的教学优势,指出“复杂概念可视化不足”“学生自主探究环节欠缺”等问题,并提出优化建议:如增加虚拟仿真、VR演示辅助抽象知识讲解,设计小组项目任务强化学生自主实践等。
活动总结与展望本次磨课练课活动,是机械电子工程教研室深化教学改革的一次实践探索。四位教师在课堂中展现出扎实的专业功底与教学热情,研讨环节的思维碰撞也为教学创新注入活力。教研室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持续推进“磨课练课常态化”,一方面梳理总结优秀教学经验,形成专业课程教学案例库;另一方面针对研讨中发现的问题,组织专项教学能力提升培训,助力教师精准突破教学难点。未来,教研室将继续聚焦“金课”建设,以教促研、以研兴教,为机械电子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打造更具活力与实效的课堂生态,推动专业教学质量再上新台阶。
校办室24小时电话:0315-8810626
招生办电话:0315-8810555
地址:唐山市曹妃甸区新城东海路209号
书记邮箱:hbkjxytsyx@163.com
校长邮箱:15631251381@163.com
邮编:063200
版权所有 © 河北科技学院